空调与采暖系统节能策略
减负、提效、热回收 ★减负就是大幅度降低空调与采暖系统的运行负荷。 ★提效就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和运行效率。 ★热回收就是对因通风、传导、辐射产生的冷(热)损失能量进行回收利用
空调与采暖节能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上正确把握建筑体形系数和墙体比例。 ●增加围护结构的绝热设计,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 ●增强窗户的密封性能,北面增加窗户层数,南面增设窗户遮阳。 ●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如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空调)。 ●应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合理选用空调辅助设备,做好水力平衡。 ●采用高效、低功率光源,降低照明灯具的发热量 ●采用高效、节能、低功率动力设备,降低散热量。 ●优化通风控制,采用换冷(热)通风新技术。
   屋顶绿化 外墙保温 双层玻璃窗与窗户遮阳
空调与采暖设备性能比较

  地源热泵空调 空气源热泵空调
  双能源空调 风能三联供空调
供热系统节能策略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彻底改变加热方式。
高耗能加热方式 低能耗加热方式 原有加热方式:能源种类 现有加热方式:能源种类 燃油锅炉加热:柴油 空气源热水器:空气能+电能 燃气锅炉加热:天然气 太阳能供热:太阳能 燃煤锅炉加热:煤碳 空调热回收器:空调余热 电阻锅炉加热:电能 高碳热水器:电能
加热方式的性能对比

  太阳能供热 空气源供热
 高碳热水器供热
通风净化系统节能策略 采用高效通风设备,强化自然通风设计,发展通风换热技术,实现变流量控制。
通风净化节能措施 ●采用高效通风设备就是采用电机耗能少、换气效果好的风机设备,如永磁同步通风电机等。 ●强化自然通风设计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条件,增加自然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减少通风电机的运行时间。 ●发展通风换热技术就是在供冷或采暖期时,采用具有热交换功能的通风设备,夏天时,在排出低温废空气时与新空气进行冷交换,降低冷量损失,冬天时,在排出中温废空气时与新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 ●实现变流量控制就是根据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自动调整通风电机的启停和运行速度,降低风机运行能耗。
优化通风净化系统的运行控制 通过空气质量传感的检测,经计算机的运算后,自动变频器的运行频率来启停或控制通风量,在保障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通风净化设备的运行能耗。

发展冷(热)换热通风技术 通风净化系统全热回收技术: ▲全热为显热和潜热之和,即是焓。 ▲显热:系指物质在无相变和无化学变化时升温所需要的热量 ▲潜热:系指物质相变(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相反)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空气热回收技术即为物质焓换热技术。不但能回收显热,也能回收潜热。这样可使空调负荷(冷、热负荷)大大降低,节约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目前已成为空调节能技术的重点推广技术之一
冷(热)换热通风净化技术特点 ◆利用自然冷源,节能散热:检测室内外温度,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并且室内温度仍需降温时,换热装置运行,辅助空调降温。 ◆ 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隔离,控制空调保障环境:检测室内外温度,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更大程度,并且室内温度仍需降温时,换热装置运行,并同时向空调发送停压缩机和外风机信号,达成更大程度的节能。 ◆空气净化:室内不需引进新风时,室内侧空气独立进行净化循环,高密度过滤网过滤,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智能化通风: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控制通风净化装置的运行,确保通风效果。
供配电系统节能策略 强化计量管理、优化电源质量,完善能源调配,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 ●强化计量管理就是通过电能计量,统计分析,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优化电源质量就是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实现三相平衡,做好谐波治理。 ●完善能源调配就是在多元化能源状态,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一次能源使用。 ●发展可再生资源发电就是利用建筑结构条件,大力发展太阳发电、风能发电,实现光电、风电建筑一体化。
  电能管理与监测 优化电源质量
  太阳能发电 风能发电
供排水系统节能策略 有效利用雨水、可回收水源,提升供水系统运行效率。 有效利用雨水、可回收水源就是在建筑系统中建立雨水和中水(洗菜、洗澡等生活用水)的回收利用设施,把回收的雨水和中水经过简单的水处理后用于冲厕所和绿化用水,并把水回处理系统与水力发电和水力蓄能技术结合起来发展。 提升供水系统运行效率就是通过恒压供水或实时调整供水、水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减少水系统运行设备的用能功率,降低能源使用量。

雨水、中水回收系统
照明系统节能策略 采用高效光源、提升自然采光设计,强化智能化控制。 ●采用高效光源就是使用电耗少、照度高的照明灯具,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LED灯(日光灯、筒灯、庭院灯)、高频感应灯(高频感应灯、高频日光灯),其特点是比普通灯可省电40~50%以上。 ●提升自然采光设计就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采光,降低白天开灯时间,减少照明能耗。对一些无法进行自然采光的(如地下室)尽可能采用导光照明技术。 ●强化智能化控制就是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现场信息,并输送到智能控制系统,经运算、分析、比较后自动调整相关灯具的光照度或调整照明时间,达到不开无人灯。  LED灯
 高频感应灯 照明智能控制

能源监测与楼宇智能化系统控制策略 增加能源管理,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楼宇系统的一体化运行管理。
技术措施 ●增加能源管理系统就是在现有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安全防卫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预报和自动调整能源使用结构等功能的能源管理系统。 ●优化系统结构就是把原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独立布线、独立监测控制的系统结构方式改变为分布式、区域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系统结构。 ●实现楼宇系统的一体化运行管理就是不论在那一个管理部位都能对楼宇智能化的各个子系统在同一个系统内实现统一的运行管理。
分布式楼宇智能化原理图

分布式楼宇智能化系统性能 ◆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作为计算服务中心,提升了运算能力,提高了计算机性能和适应性,使数据的运算速度、处理能力更快。 ◆系统采用了数据库技术,使数据的储存、提取、分析、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数据的使用功能。 ◆系统集成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数据共享,解决重复数据采集、重复设置控制元件的难题。系统可实现同类数据的采集、同类型功能的控制进行合并共享,各子系统自动调取采集数据使用。 ◆系统采用了模型库、方法库技术,把最优秀的建筑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存在数据库内,并根据采集的各类数据,对照最优运行管理模型进行自诊断、自适应和自调整。
分布式楼宇智能化系统特点

分布式楼宇智能化技术优势 ●创新了系统结构,破解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的难题;随着楼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集中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改变了系统也就解决了技术难题。 ●增强了系统配置的灵活性和互换性,实现了同机型多器件功能模块化组合;系统可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调整模块化配置类型,实行功能化扩展,提高了系统配置的发活性。 ●改变了数据传输方式,简化了系统布线;所有信息采集元件与控制元件全部实现就近联接在一个服务器上,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一个网络通讯线或无线通讯完成,大大简化了系统布线,实现了数据共享。 |